学校主页 | 设为主页

农大好故事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农大好故事 > 正文

【农大好故事67期】周怀军:一生甘做“铺路石”

发布时间:2018-07-20 浏览次数: 作者:

在奉献中辉煌发光的周怀军教授

他连续担任五届校教学督导组副组长,认真公道负责,对工作“安、专、迷”,被督导成员评价为组里的“定海神针”;他服从组织安排挂点扶贫,持续七年任“山、老、边、贫”合一的阜平县科技副县长,帮扶走进了群众心坎里,被百姓称为“贴心人”;他在林学院当过教师、副院长、院党委书记,是学生眼中视生如子的好师长,是老师眼中敢于担当的好领导,更是大家眼中心系群众、乐于助人的好党员。

他,就是学校教学督导组副组长、林学院原党委书记周怀军。从1976年参加工作,几十年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,周怀军都像一颗铺路石,以坚定的信心和忘我的精神,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奉献着。

2018年7月7日上午,69岁的周怀军在准备巡视考场时,因突发疾病,倒在了办公室。当时办公桌上的电脑开着机,两份未处理完的文稿还打开着。

一位汗洒阜平的科技副县长

周怀军作为太行山综合开发治理早期的参与者,先后驻点邢台、易县、赞皇等10余个市县,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,研究成果和推广的技术曾多次荣获国家、省、市有关部门的各种奖励。1991年9 月,他听从党的召唤,选择了条件最为艰苦的阜平县任科技副县长。上任第三天,他就出现在果园里、山场上。他说:“来了,就要为阜平、为群众办实事。”

阜平漫山遍野都是枣树,却致不了富。周怀军要在枣树集中区的中间地带抓个融生态、经济于一体的先进典型在全县推广。他选取了城南庄宋家沟村。这个村有枣树2万多棵产量只有30万公斤,人均收入300元。他卷起铺盖卷和请来的林学院教授一头扎进宋家沟。白天钻沟翻山剪枝、测量,晚上绘制规划图纸。在他的带领下,一年全村开挖水沟13万米,栽大枣苹果1万多棵。终于抓出一个“山顶洋槐盖帽,山腰枣林缠腰,山下水果遮脚”的生态经济林建设典型。为阜平山场开发树立了第一个样板。那一年,宋家沟产量达70多万公斤,无虫率达95%以上,在阜平大枣节上质压群芳,并获得全国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银奖。

周怀军下乡时总忘不了他的三件宝:棍子、剪刀、笔记本。枣木棍子做拐杖,剪刀剪枝传技术,笔记本记乡亲们急需办理的事。6年多的时间,他走遍了全县25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,先后主持完成《阜平县五三五脱贫攻坚计划》《阜平县太行山绿化规划》《阜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》等十多个发展规划,为阜平的山区开发治理、经济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。

6年中,周怀军多方奔走在各乡镇办起职业培训学校,亲自领导组织实施国家星火项目4项、太行山红枣综合开发项目13项,引进技术人才800多名,引进技术项目90多项,培训农民技术骨干4000余人,建立各类技术示范点46个,创造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,乡亲们由衷地称赞他是“农民的贴心人”。

6年中,在阜平县周怀军分管的工作一加再加,但他从没怨言,只是拼命苦干,一年中有一半多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。1996年,阜平遭受特大洪涝灾害,患病未愈的周怀军坚持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,连续两天两夜,他和群众一起打木桩、扛麻袋抢险固堤,直到高烧39.5度,眼睛肿的再也睁不开。为了工作,父亲病逝他匆匆回又匆匆归,妻子生病起不了床,他也顾不上。但是周怀军却用辛勤汗水换来了阜平农村人均年收入14%的增长。他把全部身心贡献给了阜平的扶贫事业,个人也先后获全国绿化奖章、全国扶贫贡献奖、国家科委振华科技扶贫服务奖,荣立河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1次。

一个为师生服务的校园管家

1997年底,周怀军离开阜平回河北农大任教任职,先后担任林学院副院长、党委书记,获得过保定市和学校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

在林学院、园林与旅游学院里,老师们回忆起周怀军,都尊敬而又亲昵地称之为“老书记”。他们说,周老师无论是当副院长还是当院党委书记,一直都是说实话、想实招、办实事、讲奉献,始终把师生满意作为最高追求。大家记得,周怀军有个小本,满载师生大事小情,这里面,不仅有党建、学科发展、学生就业等学院发展的“大事”,还有学生家庭困难缺生活费、老教工生病慰问、院楼道卫生等“小情”。无论教职工来办公室咨询办事,还是校园偶遇学生诉说学习中的烦恼,每一个来自师生的求助,周怀军都会仔细听取,真心剖析,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,并雷厉风行地去一件件落实。

林学院教师周国娜说,“那年刚参加工作,老书记专门去听我的课。一节课下来,老书记用铅笔一条条记下课堂讲授存在的问题,课后还悉心指导给出改进的方法。作为一个学院的党委书记,他对教职员工倾注关爱,鼓励支持。他常说,在这个位置,就得把师生放在心里,真情为他们解难题,真心为他们办实事,要不就别干。”

在基层管理岗位上,周怀军俯下身子,结合自己的工作,兢兢业业地为师生服务。面对学院改革发展中的问题,他不畏难、不退缩,勇于破解。林学院副院长闫海霞还记得,当年自己刚入职,老书记专门上门看望自己父母。院里赶上重点学科评估、本科评估,老书记一边带领大家整理材料,一边带领支部党员集中学习,还不忘检查大家学习笔记。为了促进院里学生就业,老书记带着大家到各地一家家拜访用人单位。老书记常常是院里来的最早,离开最晚的人,不管是在具体的工作中,还是日常的生活中,他总是以身体力行作好表率。

“严师慈父”,周怀军带的硕士生,园林与旅游学院教师李彦慧这样形容导师。学业上周老师对学生不仅谆谆教导,而且实验、论文事事严格要求,督促大家养成严谨踏实的行为习惯。但在生活中他像父亲一样操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工作,耐心地帮助大家解决在思想上、学习上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。写论文了,周老师提供自己电脑给大家用;毕业时,周老师帮忙推荐工作;工作了,买房没钱周老师借……周怀军还曾多次帮助家境困难的同学交学费。例如,林学专业学生贾艳辉入学一年后因家庭原因而提出退学,周怀军得知情况后找他谈心,拿出自己工资让学生去交学费并联系院里的勤工俭学岗位,鼓励他顺利完成了学业。

在林学院工作期间,周怀军就是一个为师生服务的校园管家。那时他常对老伴念叨,组织是党员之家,学院是师生之家,身为“家长”就要尽到“家长”的义务。

一名头发花白的教学督导员

在农大的众多教室里,好多青年老师都记得,这个头发花白、衣着朴素的老人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听课,他会在课后主动和老师交流,给予具体的教学指导,有时还会站在学生角度提一些专业性的问题,对于提升老师的讲课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了很大帮助。

教务处处长李存东介绍,自2007年起,还没退休的周怀军教授就被学校聘任为校教学督导组成员,退休后担任第七届至十一届教学督导组副组长。在督导组的十一年,周怀军进入课堂听课,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计划,了解学生上课情况,并为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;开展考场巡视、毕业论文答辩环节检查;不定期抽查检查各类教学档案和试卷,逐一指出存在的问题;参加师生教学座谈会,倾听和反馈教学意见建议等等。无论哪项工作,他都是认真负责,倾心倾力投入,充分发挥了督教、督学、督管的重要作用。

翻开周怀军几年前一本听课记录本,跃入眼帘的便是仔细的教学督导记录,教师姓名、课程名称、课堂内容、授课方式、师生互动关系、教学态度等等,内容非常详实。在他的办公桌上,总是摆放着听课表、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等各式督导材料,笔记本上记满了督导历次会议纪要、学期活动开展的大事记。

在同事眼中,实事求是、严谨细致,遇事考虑别人多、考虑自己少,是周怀军的“标签”。大家还记得,周老师2017年3月份还曾住过院,但他担心别人去探望影响工作,他‘严守秘密’不对任何人说,出院后照常参加督导组工作时大家才知道。大家还记得,周老师常说,“只有每一堂课、每一次实验、每一位学生都好,那样的教学才是真的好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,其成效在长期就会显现,咱们的付出和积累是有意义的。”

督导组成员史智兴回忆,周怀军除完成督导组成员们的常规工作,每学期都要利用大量时间完成督导组各种数据﹑资料汇总及总结报告的起草工作。那年为了完成抽查学生晚自习情况报告,周怀军带着督导组成员选择行课有代表性的两个晚上,走遍了教学楼的每个教室,每个实验室,认真核查每个上自习的学生人数。在周怀军担任副组长的这些年,督导组形成的《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调研报告》、《渤海校区教学情况调研报告》、《关于学风问题的调研报告》等几十份专题调研报告大多由他统计起草完成。

“教学督导其实是个良心活”,和周怀军一起在督导组工作十几年的汪雷教授说。“督导工作要做好,得有对学校的感情,对教学工作高度的责任感。大家都评价周老师督导工作干得好,那是因为他有长期教学管理工作经验,让师生们信服;有良好的师德师风,能成为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。最重要的是他具备对学校的深厚感情,愿意为学校发展无私奉献,勇于担当教育事业。”

后记:几十年来,从满头青丝到头发花白,无论是在教师岗位上,还是在科技扶贫战线,还是作为校级教学督导,周怀军犹如铺路石,不求名达,但求事功。从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农大人立足本职、甘为人梯的风采;从他的身上,我们也读懂了一名老党员的风范——在奉献中辉煌发光。

周怀军(左二)担任科技副县长期间在阜平调研

周怀军带领学生教学实习

周怀军参加驻保高校督导研讨会发言

作者:宣传部 姚运肖 编辑:宣传部 师春祥